【人物简介】
许娟,女,汉族,1998年10月出生,2021年毕业于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中医学专业。2021年4月报名新疆兵团“三支一扶”计划,当年9月分配至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四师昆玉市人民医院工作至今。
江南姑娘心中的“大漠梦”
有人说青春是清晨的露珠,流转剔透;有人说青春是天边的虹,稍纵即逝;而许娟的青春像沙漠里的一片绿洲,充满春意。
小麦色健康肤色的许娟,爱笑、爱生活。她一直怀揣着去祖国西北大漠的梦想。在校期间,她学习很刻苦,两次荣获“国家励志奖学金”。自大二了解到国家“三支一扶”计划,她更加坚定了去新疆的决心。毕业那年,许娟毫不犹豫地报名国家基层就业项目“三支一扶”。经过为期4个月的层层考试选拨,终于如愿以偿,招募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四师昆玉市。
心愿达成,许娟兴奋不已,迫不及待解锁新的人生旅程。4个小时的飞行,九曲黄河、流云冰湖、连绵沙漠、巍巍雪山……在脚下一一掠过。到达乌鲁木齐后,又转乘30个小时的火车。盐碱地、 胡杨林、发电风车、成片的牛羊群尽收眼底,终于到达昆玉这个新兴的城市。这里虽不像江南水乡柔美葱郁,但有着千年风沙沉淀出的厚重悠长,那一刻,许娟满心陶醉!
许娟在校荣誉
风沙寒夜中坚守的“大白”
2021年9月入职至今,许娟到过预检、疫苗防疫中心,待过PCR实验室,目前被调派到医学隔离观察点。2021年10月是许娟待在预检、防疫中心的日子。白班时,她身着防护服,一站就是6小时以上。测体温、查两码、做流调……如此循环成千遍。里层衣服湿透,嗓子早已嘶哑,不停穿梭在混杂的人群中的这位“大白”,格外“打眼”。“因为上岗期间不能脱防护服,一般我不敢多喝水,实在渴了就用棉签沾湿嘴角,抿抿嘴唇,润一下。”许娟说道。
由于预检工作要求24小时有人在岗。许娟也常需要值守夜班。入夜后的新疆寒冷如冬,下午闷出的汗水此刻黏在皮肤上格外冰凉。这一天,凌晨已朦胧入睡的许娟被患者的推门声惊醒,条件反射猛一起身,眼前一黑尚且辨不清方向的她险些摔倒。得知是发热患者,她立即复测体温、做流调、问症状,随后送去发热门诊,再使用1000ml/L含氯消毒液对发热通道及预检分诊区域进行终末消杀,打开紫外线灯。刚坐到折叠床上还没来得及缓一缓,一阵急促的车鸣响起来。许娟出门查看情况,又来一位发烧患者。一测体温,39.5℃!不容多想,立马再走一遍工作流程,送入发热门诊,又一轮终末消毒。一夜常常就这样过去......
今年1月,医院需选派人手到医学隔离观察点。一如当初,许娟又毫不犹豫报名了。
许娟目前工作医院
医学观察隔离点中温暖的陪伴
三月,隔离点送进来一批新冠确诊的密接者。那段时间太紧张,主任再三叮咛许娟和和同事们:“动作流程一定要规范 ,一定保护好自己和密接者的安全。”刚开始时,许娟战战兢兢,每一步流程都小心翼翼,每一次核酸都充满着不确定性,每一间房的消毒都仔仔细细不敢漏掉一处,每一次触碰都立即消毒及手消。显然,在任何一处都可能沾染病毒的空间里,每个人都充满压力和对检验结果的担忧,许娟也不例外。
“集中隔离者和所有医学观察点的工作人员都是不能出隔离点的。”许娟表示,每次看到疆外来这儿务工的密接者,想到他们每隔离一天就少一天的工钱,心里都很不是滋味。她说,“疫情让这些养家人的生活变得更不容易。当看到一双双对目前这种无可奈何的局面充满惆怅的神情,对我和同事们信任又期盼的目光,我顿时感觉到肩上的责任很重。”一遍又一遍地开导,跟隔离者聊天说笑话,给予他们精神上的安慰,抚平焦虑不安的内心,许娟每天为尽可能隔离者们多做一些。“这份工作虽然充满着不确定性,但也格外的温暖人心。”许娟笑着说。
一个周期14天,每天最开心的是看到一张张核酸检测阴性报告,许娟总会如释重负。每一次警报解除,听到一句“辛苦了,谢谢!”便是对她最大的鼓励和慰籍。这样精神高度紧张的工作,持续了数月,当解除所有警报,当她安心躺下的那一刻,才感觉到身体早已疲惫不堪。醒后,许娟又开始下一项对她而言美好而温暖的工作。
工作中的许娟
深深扎根大漠基层的医者
疫情反反复复,自许娟踏进新疆至今,她仿佛一直在防疫抗疫工作一线。数月来,她也有累、苦、慌的时刻,也曾想是不是放弃,但耳旁常常响起学校老师的话语和自己的初心——“要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”。在医疗物资和人力相对短缺的西北,在一个又一个充满挑战的日子里,她一次又一次坚定了自己的信念 。“步步成长,长年坚守,永不言弃”是她的承诺。”“我是一块砖,哪里需要哪里搬”是她最真实的工作写照。
有人说,时间是掠夺青春的凶手,青丝变白发,少年变老翁。许娟却说:“手捧一把漠土,归来仍是少年”。我们有理由相信,像许娟一样扎根基层大地的“三支一扶”青年们,他们的理想、勇气和坚持,一定能激励更多青年到西北、到基层、到祖国最需要他们的地方,开疆拓土,挥洒青春,这是新青年该有的模样!